
藏在熙熙攘攘的烧烤摊里。
在炭火与滋滋作响的油花交织而成的背景音里,和三五好友们扯着嗓门闲聊。负能量悉数消散,只剩快乐升腾。
真正应了那句:没有什么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,如果有,就再来一顿。
你不知道的烧烤历史
烧烤,可能是人类最原始的烹调方式。
【夏商周时期】
烧烤,最初是在火上将食物烹调至可食用,在人类学会用火之后,到陶器发明之前这段漫长的时间里,我们的祖先一直沿用着这种烹饪方式。
在夏商王朝时期的二里头遗址里,考古学家发现了不少烧焦了的兽骨,以猪骨和牛骨居多,由此可见,夏商时期的人们最爱吃烤猪肉和烤牛肉。
【秦汉时期】
秦汉时期,相比于王朝兴衰,烧烤的历史似乎更坚韧。汉高祖刘邦本人就是“烧烤迷”。汉代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画像石、画像砖上,都曾留下很多烧烤的情景,偌大的厨房里,有人宰羊切肉,有人穿串,有人烧烤,有人端盘子。
张骞出使西域,让各种香料开始风靡,烤肉也逐渐流行起来。
【魏晋南北朝时期】
魏晋南北朝时期,烧烤这种烹饪方式开始普及。
北魏贾思勰的《齐民要术》之中,专门列有《炙法》篇,记载了多达21种烤肉的方式,包括什么样的肉用什么样的材料烤制,叙述十分详尽。烧烤调料配方丰富,烤肉也逐渐成为宴席新宠。
【隋唐时期】
隋唐时期,烧烤在百姓日常饮食中占很大比例,唐代人更是到了“热爱”的地步。烧烤食物已经在用火、用料方面有了较详细的要求,石碳、柴火、竹火、草火等烤制,出来的香味各不相同。
烧烤食材也多了起来,烤蛤蜊、烤蚌肉、烤虾、烤鸭、烤整牛。
【宋元时期】
宋人是极品“吃货”,经常和家人围炉而坐饮酒烤肉。
从大草原入主中原的元人,保留了烧烤的传统,酷爱烤羊肉,以烤全羊最为讲究,皮酥脆,肉嫩香,大宴和祭祖时必不可少。
【明清时期】
史料记载,清朝御膳房就有专门给帝后做烤鸭、烤猪的。清代康熙二十五年北京大街上就有小贩,沿街叫卖烤肉。在当时,烧烤类菜品还是各种宴请之事的要菜。
满汉全席中也有各种烧烤类菜品:挂炉山鸡、生烤狍肉、片皮乳猪、维族烤羊肉、挂炉沙板鸡。
综上所述,从古至今,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对烧烤的追求。
烧烤为什么诱人?
羊肉串、掌中宝、金针菇、土豆片……带着孜然和辣椒面的回味,光是想一想就能让人口水直流。
为什么烧烤这么诱人?这要从食材和烹调方式碰撞产生的化学反应说起。
我们日常摄入的各种肉类中,含有不计其数的化学物质,比如各种氨基酸、酯类、肽类、维生素、含硫化合物等。当处于生肉状态时,这些物质没有味道或发出腥膻味;一经烹调,情况完全不一样了。
食品在热处理过程中,香气成分会发生变化。当温度较高、受热时间较长,生产的香气物质会有所增加,而烧烤就有这样的优势。
此外,烧烤过程中,食物发生的糖类热解、油脂分解、氨基酸分解等也会产生一些香气物质。
中国烧烤地图
中国烧烤有地域性的差别,从北到南,由咸转淡;从西到东,由辣转甜;从陆到海,由重转轻,各地有各地的讲究和味道。
【东北烧烤】
东北人吃烧烤很讲究,签子要用铁的,肉串讲究块头大、肉厚实,木炭最好用果木,烧烤一定配冰啤酒。
东北人豪放粗犷,但烤起肉来却相当的细致。他们会把食物拆解得清清楚楚——烤鸡架、烤鸡脖、烤鸡头、烤鸡爪,千奇百串。
【新疆烧烤】
新疆的烧烤可以用“简单粗暴”形容,红柳枝穿羊肉,搭配盐、辣椒、孜然三种最简单的调料烤制,吃得到的原汁原味。
馕坑烤肉也是一绝,肥瘦相间的羊肉放到馕坑里,滋滋冒油,越烤越香。
【湖南湖北烧烤】
中部城市的烧烤虽传承自新疆烧烤,没有新疆烧烤那样野性豪放,而是偏精致细腻些,唯一保留的精髓——孜然味。
小串也许没法赢得东北豪情大汉的青睐,但大有大的爽,小有小的香。当刀工整齐得治愈强迫症的荤素小串端上桌,小品一口小串,小咂一口小酒,美滋滋。
Copyright © Fri Apr 04 23:49:36 CST 2025 华泰聚贤德 All Rights Reserved.
滇ICP备18000636号-2
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260号
公司名称:华泰聚贤德 中文域名:丽江生态旅游网.中国 网站建设 技术支持: 云南酷森科技有限公司